許多玩專業音響的會以為,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功率太大,是形成高音單元的損壞原因。其實不是,在專業場合下,揚聲器一般能夠承受2倍于額定功率的大信號沖擊,瞬時可承受4倍于額定功率的峰值沖擊而不會有問題的。因而,不是因意外強沖擊或話筒長期嘯叫,而由功率放大器功率大而燒高音單元的狀況是很少呈現的。
可是假如功放功率輸出過大,無論高音和低聲單元都有或許損壞。假如功率放大器的功率缺乏,致使信號過載呈現削幅,高次諧波分量就會劇增。 原為正弦波的信號,在過載削幅挨近方波時,發生大量的奇次諧波,使信號中高音頻率成分的比例大大增加,形成信號中的高音頻率能量遠遠的超越高音單元所能承受的功率。即使此時的信號總功率還沒到達音箱的額定功率,但高音單元已經過載而形成損壞。這種狀況比信號短時過載,但不呈現削幅愈加風險。在信號不失真時,短時過載的信號,功率能量落在功率較大的低聲單元上,不一定超越揚聲器的短期最大功率,一般不會形成音箱功率分配的誤差而損壞揚聲器單元。因而,正常運用條件下,功率放大器的額定輸出功率應是音箱額定功率的1—2倍,才干確保在音箱的最大功率時功率放大器不形成失真。
分頻運用不妥
外置分頻時輸入端分頻點運用不妥,或揚聲器作業頻率規模不合理也是導致高音單元損壞的一個原因。在運用分頻器時,應嚴厲按音響廠家提供的揚聲器作業頻率規模來合理的挑選分頻點。高音揚聲器的分頻點假如挑選偏低,承受功率負擔過重,就很簡單焚毀高音單元。
均衡器調試不妥
均衡器的調整也是至關重要的。頻率均衡器是為了補償室內聲場的各種缺點和揚聲器的各頻率不均勻而設置的,應該用實際頻譜分析儀或用其它的儀器進行調試。調試后的傳輸頻率特性應在一定規模內是比較平整的。許多不具備音響常識的調音員隨意的進行調試,甚至有相當多的人,把均衡器的高頻和低頻部分提得過高,形成“V”字形。假如這些頻率與中音頻率比較被提升高于10dB(均衡器的調理量一般都在 12dB)的話,不只均衡器形成的相位畸變要對音樂聲嚴峻染色,一起,也極易形成音響高音單元焚毀,這類狀況也是焚毀揚聲器的主要原因。
低切挑選不妥形成低聲單元損壞
許多調音師都不太重視低切問題,其實,這個低切是引起低聲單元損壞最大的危險,許多低聲喇叭幷不能很好還原一些超低頻率,比方說40赫茲以下的頻率,可是,不能還原為聲能的頻率成分依然存在,他轉換為熱能,而咱們的喇叭是由許多部件用膠水粘合起來的,當長期大功率的給喇叭輸入不能轉化的超低頻率成分信號時,因為箱體容積空間有限,散熱不及時,大量熱量聚集,一但膠水不能承受就會融化,引起彈波掉落,音圈散圈,喇叭損壞。對低切的運用,能夠很大程度削減超低頻率對低聲喇叭的損壞。
不同功放一起運用時的靈敏度差異
工程中往往有這樣一種狀況,便是不同品牌,類型的功放混用,這里面就有一個簡單被忽略的問題,便是功放輸入靈敏度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往往被忽略,便是同等功率,不同類型的功放或許存在靈敏度電壓不一致的問題,比方兩臺功放,輸出功率都是300瓦,A功放輸入靈敏度是0.775V,B功放輸入靈敏度是1.0V,那么假如這兩種功放一起承受相同的信號,當信號電壓到達0.775V時,A功放輸出到達300W,但B功放的輸出只到達了150W,繼續進步信號電平,當信號強度到達1.0V時,A功放過載,B功放剛剛到達額定的300W輸出功率。 這樣的狀況下,必定會導致過載信號所連接的音箱單元損壞。同樣功率,不同靈敏度電壓的功放混用時,要衰減靈敏度高的功放的輸入電平。能夠經過調整前級設備的輸出電平或減小靈敏度高的功放輸入電位器來進行一致。比方上面說的兩臺都是300W輸出功率的功放,靈敏度電壓一臺是1.0V,一臺是0.775V,這時分把輸入到0.775V功放的電平減小3分貝或把功放電平旋鈕放在-3dB位置,這時分兩臺功放在輸入同樣信號的時分,輸出功率的大小便是相同的了。
前級,功放的元器件自激
前級輸出部分的電路被擊穿后導致有正弦波純音頻率輸出,類似于某些頻率嘯叫,而且輸出的功率很大,能夠直接導致低聲單元因為功率過載而線圈焚毀。功放因為電流擊穿變成直流輸出,使音箱高低聲單元都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