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音樂的好處可以讓人消除工作緊張、減輕生活壓力、避免各類慢性疾病等,其實這些都是有醫學根據的。?在醫學研究中發現,經常的接觸音樂節奏旋律會對人體的腦波、心跳、腸胃蠕動、神經感應等產生某些作用,進而促進身心健康。音樂無形的力量遠超乎個人想象,所以聆聽音樂、鑒賞音樂,是現代人極為普遍的生活調劑。
Q1-音樂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呢?對健康有多少幫助呢?
1、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松,好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避免因自律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
2、音樂可以敲開封閉的心靈,紓解憂郁苦悶的心情,甚至音樂還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靈治療。
3、音樂可以刺激腦部,活化腦細胞,適當的音樂刺激對腦部的活動有很大的幫助,甚至達到防止老化的功效。
4、音樂可以提升創造力、企劃力以及刺激右腦,尤其是古典樂曲,對右腦的訓練與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5、音樂可以幫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經傳導速率、增強記憶力與注意力,讓人的身心都得到適度的發展、釋放。
6、音樂的旋律可以使嬰兒呼吸平靜、心跳減緩,讓嬰兒不再哭鬧不安,也可以刺激嬰兒的大腦思維能力,讓他(她)更聰明。
Q2-那么,音樂對人的身心產生影響的科學依據在哪里?
1、音樂對人的身心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人體正常細胞的生長、繁殖及內臟、大腦活動都有特定的振動節律。那些使人感到舒暢的音樂,實際上正好與人們的生理振動節律合拍、協調。因而,音樂能激活癌癥患者曾受抑制的正常細胞微振,使免疫細胞處于最佳狀態,以挫敗癌細胞,發揮抗癌作用。目前歐美等國家已開始用音樂療法治療各種疾病,其中在治療憂郁癥、狂躁癥,以及治療惡性腫瘤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音樂是一種有規律的聲波振動,能協調人體各器官的節奏,激發體內的潛能。
醫學生理研究告訴我們,人的軀體無處不在進行著振動,腦有電波似的振動,胃腸有蠕動,心臟有搏動,緊張和松弛,收縮和伸展,這些動作既具有振動性,又有一定的節律,就像人的生物鐘一樣是有規律、有節奏的,當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自己體內所感受到的節奏吻合時,你就會產生快感和愉悅。
? ? ? ??
3、音樂還有明顯的心理情緒調節作用。
音樂作用于大腦,可以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改變情緒狀態,喚起積極、健康的情緒,通過神經及神經體液的調節,促進機體分泌一些對健康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堿等物質,能調節血流量,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等,從而促進整個身體的代償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達到減少疾病和恢復健康的目的。我國心理學家就曾用音樂,試驗了人的心身反應。
于樂曲的旋律、速度、音調不同,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就能起到不同的功效。從而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情緒得到調節;有助于人緩解神經疲勞,輕松入眠;還可以有效地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更健康。
在你感到抑郁的時候:可以聽一聽莫扎特的《b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西貝柳斯的《悲痛圓舞曲》、巴赫的《A大調意大利協奏曲》、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比才的《卡門》組曲。